扫描二维码
关注宁夏发改委公众号
市县发展改革委(局)

大武口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武口发改局 发布日期:2018-07-25阅读次数:

今年以来,大武口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贯彻落实自治区“三大战略”,以建设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区、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两个年”活动为抓手,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辖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明确目标,科学精准定位

大武口区传统倚煤倚重的发展模式致使产业结构失衡,发展层次低,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2014至2015年期间,辖区经济一度跌入低谷,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18年年初,区委、政府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大武口实际,按照自治区“三大战略”要求,提出“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核心位置,把激发创新活力、形成转型发展新动力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聚集区、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目标。明确大武口区在统筹抓好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建设、深化改革等工作基础上,重点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下功夫。

2017年以来,重拳出击关停整治散乱污涉煤企业114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40万吨,涉煤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由“十五”末的70%下降到2017年14.6%,新型工业占工业总量比重从“十五”末的16%上升到2017年84%,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04.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2%。以占全市7%的能耗完成41%的GDP,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节能降耗工作考核连续五年全市第一。2018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能耗44.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7%。目前,辖区已成功处置“僵尸企业”17家,盘活土地340亩,力争年底前通过部门联动、联合执法等措施,处置“僵尸企业”28家,盘活土地1000亩以上,加快落后产能置换。

二、聚焦重点,加快转型发展

一是按照“四个并重”要求,不断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加大技改升级力度,“让老树发新芽”。2018年计划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1个,已开工18个,重点推动天地奔牛、盈氟金和、苏宁新能源等传统优势企业技改升级,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助推生产水平提升和扩大产能。二是做好标杆企业创建工程。已上报新增对标企业15户,已确认宁夏海力电子有限公司、宁夏科捷锂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埃肯铸造(中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三是做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工作。天地奔牛、西北煤机等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贯标示范企业。正在组织恒达纺织申报“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下半年将组织维尔铸造、海力电子等企业进行申报工作。四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苏宁新能源获批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宁夏维尔铸造有限公司与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研制的“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铝合金枕梁”已顺利通过检测,对实现高速列车关键部件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西北骏马与西安交大开展长期合作,目前联合项目外转子电机、低速直驱电机等进展顺利;引进中南大学博士为我区新材料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目前实验室设备已购置,正在试验调试。五是加大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工作。全年实施科技合作项目42个,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杉杉能源等企业的高纯净大规格铍铜铸锭及带材制备技术研发、高镍系列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等科技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通过以上措施,辖区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不断凸显,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1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2017年完成产值32.7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5.6%,2018年1-6月完成产值19.23亿元,同比增长41%;28家新材料企业上半年完成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6.4%。

三、保持定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全力做好填补产业空白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着力发展“三新”经济。以建设互联网城市为契机,构建了“网络经济、健康经济、全域旅游、科技金融、文化创意和电子材料”为发展方向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5+1”板块。目前,“三新经济”各领域共梳理项目31个,已落地19个,完成投资和注资17.5亿元,杉杉能源、和君纵达数据外包、康久医院等一批新经济项目落地并投产。二是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发挥平台优势,通过打造网络经济产业园、快递物流园、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各类平台,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园区化发展,加快建设互联网城市。目前,引入阿里跨境、钱包金服等80余家互联网企业,带动就业2000人,网络经济交易额达50亿元,增长23.5%,拉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三是大力发展健康经济。打造西北健康谷,引入德希恩实业、康久医养等12家企业,助推康养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抢抓医疗器械发展机遇,引入北京维康恒等4家医疗器械企业,培育发展新业态、新动能。四是加快发展科技金融。市区两级共同打造科技金融广场,吸引深圳达飞金控、新光控股集团等28家区内外金融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金融新业态聚集发展态势,目前,实缴资本金19.4亿元,带动就业300人,累计实现交易额47亿元,贡献税收2430万元。五是培育壮大新型服务业。突出提质增效、提档扩量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万商商城、万达广场、煤城·记忆等为龙头的消费商圈,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培育发展“互联网+流通”新模式。建成义乌小商品城、东作云等项目,培育壮大大武口凉皮等特色产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体验新模式,提档扩量发展现代服务业。

 

关闭